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屬中的栽培種群,多年生草本。屬名Amorphophallus Blume ex Decne.別名ju ruo球莖含葡甘露糖高達40-65%(該糖是由兩份甘露糖和一份葡萄糖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膨脹率高,粘著力強。魔芋塊莖富含淀粉,有毒,須經(jīng)石灰水漂煮后才可食用或釀酒,常用以制魔芋豆腐。還有降血脂、血清膽固醇及消腫攻毒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添加劑和化工原料。
起源和分布:原產(chǎn)于東印度及斯里蘭卡。東印度的熱帶森林中尚有原始種。6世紀經(jīng)朝鮮傳入日本,中國最早的記載見于公元前1世紀司馬遷編撰的《史記》。熱帶及亞熱帶的亞洲國家普遍栽培。中國以云南和四川兩省及長江中游栽培較多。
植物學性狀:根為肉質(zhì)弦狀不定期,集中在球莖肩部發(fā)出,呈水平狀分布在土表下10cm左右。根內(nèi)空氣通道狹小,土壤的通氣狀況及溫度變化對其生長都有直接影響。成熟塊莖的上部為短縮莖,下部主要是貯藏組織,隨生長年數(shù)漸由長橢圓形發(fā)育為球形或扁球形。球莖有很強的頂端優(yōu)勢。二年生球莖開始發(fā)生多條根狀莖,棒狀,分節(jié)明顯,每節(jié)有芽,是第二年栽培的最佳種植材料。每株一年只生一片大型復葉,由圓柱狀葉柄支撐,著生于球莖上,葉柄粗壯,光滑或具疣,有暗紫或白色斑紋。葉片通常三全裂,裂片羽狀分裂,二次羽狀分裂(或二歧分)后再羽狀分裂,開放脈序,青綠色;▎紊,肉穗花序,淡黃色,著生于肉質(zhì)的穗軸上,外包以暗紫或綠色漏斗狀的佛焰苞。肉穗花序長于或短于佛焰苞,下部為雌花序,上接能育雄花序,最上為附屬器。雌花先熟,開花時有奇臭,蒼蠅為主要傳粉媒介。在空氣濕潤時較易結果。魔芋果實中的種子實際上是營養(yǎng)器官——小球莖。魔芋有完全的受精過程,合子發(fā)育成胚,極核發(fā)育成胚乳,胚的發(fā)育不完全,沒有成形的胚芽或胚根,而在近珠孔端逐漸形成芽,進而發(fā)育成球莖原始體,胚乳的養(yǎng)分被利用,直至消失。球莖原始體進一步形成頂芽及側芽,表面細胞分化形成疊生木栓層,取代株被,在子房壁內(nèi)形成球莖。
種類:魔芋屬約有100個種,中國有6個可供食用的栽培種,即花魔芋(A.rivieri Durieu.)、白魔芋(A.albus Liu et Chen)、滇魔芋(A.yunnanensis Engl.)、東川魔芋(A.mairei Levl.)、疏毛魔芋(A.sinensisi Belral.)及疣柄魔芋(A.virosus N.E.Brown)。其中花魔芋多分布在海拔800-2500m或更高的地區(qū),栽培較普遍,單芋重0.5kg以上,大者達1-3kg,產(chǎn)量較高,但品質(zhì)較差;白魔芋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區(qū),以四川和湖南兩省栽培為主,單芋重0.5kg以下,產(chǎn)量較低。但品質(zhì)好,商品性高。
生長發(fā)育與球莖形成:魔芋的生工發(fā)育過程可分為幼苗期、換頭期、球莖膨大期及球莖成熟期。
幼苗期:當日均溫在15℃以上時,魔芋頂芽開始萌動,向上形成葉片,向下分化成原形成層,進行初生生長,形成球莖,同時分生組織區(qū)發(fā)生不定根。
換頭期:新球莖形成后,繼續(xù)利用母體營養(yǎng)使子體根、莖、葉生長,最后母體營養(yǎng)耗盡而干縮,脫離子體,完成“換頭”。子體,在栽種后90-120天內(nèi)完成由依賴母體營養(yǎng)到自體營養(yǎng)的轉變。
球莖膨大期:子球莖換頭后,球莖迅速膨大,約持續(xù)45天。此期形成球莖重量的80%。根狀莖同時迅速膨大。
球莖成熟期:8月底以后,球莖增重速度頭小,趨向成熟。
4-5年生植株,秋季形成花芽,翌春開花。通常營養(yǎng)植株只長葉,開花植株只抽生花序,整個生殖生長完全依靠球莖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除留種植株外,發(fā)現(xiàn)花芽立即去除。
魔芋喜溫暖,忌高溫。在年平均溫度14-20℃、無霜期240天以上的地區(qū)都能種植。18-20℃時,地上部生長旺盛;20-26℃時,最適根系發(fā)育;22-30℃時,球莖膨大迅速。生長期中能耐短期35℃高溫,15℃以下時停止生長,地上部倒伏。球莖不而0℃以下低溫。白魔芋從發(fā)鴉以收獲,需有效積溫1658℃;花魔芋需有效積溫1089℃。魔芋為半陰性植物,光飽和點為17000-22000勤克斯;光襝點為2000勒克斯;。長時間強光照,則光合效率下降,葉片萎邪惡,易感染病害。大面積種植時宜與玉米等高稈作物間作。
魔芋生長前期和塊莖膨大期需要較濕潤的土壤環(huán)境,一般以田間持水量的80%為宜。濕度過大,土壤透氣性降低,不利球莖膨大。生長后期要適當控制水分,土壤濕度由80%降到60%,以提高耐貯性,在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砂壤土中栽培,有利于根系發(fā)展和球莖膨大。酸性土壤可適當施用石灰。
栽培技術:魔芋可用“種子”、根狀莖、整芋或切塊作播種材料。“種子”(即果實中的小球莖)需在陰涼處或用砂層積貯存。根狀莖過大時可切斷作種。整芋需選1-2年生、無病、0.1-0.5kg重、圓形或長圓形的球莖作種。扁圓且頂芽較深的,因莖齡過長不宜作種。切塊是指將冬貯個體大的球莖,以頂芽為中心縱向切開,使每塊約重0.5kg;或在貯藏前去掉頂芽,促發(fā)側芽,栽植前帶一芽切塊作播種材料。
魔芋宜選土層深、肥沃、 能排灌的地栽培。栽植前及時整地。施肥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的原則,每畝(計劃產(chǎn)量2500kg)施氮25kg、磷20kg、鉀30kg,其中50%作基肥,余作追肥。于幼苗期(5月下旬)及換頭其(6月下旬)施用。
每年春季當日均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進行栽植。一般行距為種芋橫徑的6倍,株距為4倍;栽植深度以塊莖上部離地面5-6cm為宜。栽植時芽上傾斜,以免積水引起爛種。為防止或減少干旱引起土壤板結、地溫上升和病害發(fā)生,于栽植后用于草或麥稈等覆蓋地面。
秋季當氣溫降到15℃以下時,塊莖停止膨大。四川一般在10月下旬完全倒苗后采收。
魔芋的病害主要有白絹病和軟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