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腫是指顱內出血血液積聚于硬腦膜下腔、傷后三周以上出現(xiàn)癥狀者。目前對于血腫的出血來源和發(fā)病機理尚無統(tǒng)一的認識。其發(fā)生率約占顱內血腫的10%,血腫常發(fā)生于額頂顳半球凸面,積血量可達100—300毫升。臨術表現(xiàn)以顱內壓增高為主,頭痛較為突出,部分有癡呆、淡漠和智力遲鈍等精神癥狀,少數可有偏癱、失語和局源性癲癇等局源性腦癥狀。 本病表現(xiàn)為慢性過程,如能及時明確診斷和手術,效果滿意。療效欠佳或病死者,多因未及時診治、病情危重或伴有并發(fā)癥者。
臨床表現(xiàn)
1.顱內壓增高癥狀: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嬰幼兒常有驚厥、嘔吐、喂飼困難,前囟膨隆和頭圍增大等。 2.精神障礙;癡呆、淡漠、記憶力下降、定向力障礙和智力遲鈍等。 3.局源性腦癥狀:偏癱、麻木、失語和局灶性癲癇等。
診斷依據
1.常有頭部輕傷或被忽略的受傷史,癥狀常在傷后3周以上出現(xiàn)。 2.慢性顱內增高癥狀如頭痛、嘔吐和視神經乳頭水腫,嬰幼兒出現(xiàn)驚厥、嘔吐、前囟膨隆和頭圍增大,至晚期可出現(xiàn)腦疝。部分病人以精神癥狀較為突出或以局灶性腦癥狀為主。 3.頭部X線攝片多顯示慢性顱內壓增高表現(xiàn),少數可見血腫鈣化征象。幕上血腫者,超聲波檢查中線波向對側移位。腦血管造影、頭部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顯示血腫部位和范圍。 4.顱骨鉆孔探查發(fā)現(xiàn)硬腦膜下血。5。嬰幼兒患者常有急產或生產困難史。
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顱骨鉆孔閉式引流,嬰幼兒可作前囟穿刺引流。 2.對癥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
1.輕癥病人對癥處理即可。 2.有精神障礙者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有癲癇表現(xiàn)者給予抗癲癇藥物。 3.顱內壓增高的病人,給予脫水利尿藥物降低顱內壓。 4.嬰幼兒病人注意給予止血藥物,特別是維生素K。 5.病人術后給予適量抗生素預防感染的發(fā)生。 6.重癥病人加強支持療法和防止并發(fā)癥。
輔助檢查
1.顱骨X線攝片列入常規(guī)檢查,其能提示有顱內壓增高的跡象,如腦回壓跡加深、蝶鞍擴大和骨質吸收、局部顱骨變薄;疾《嗄甑牟∪,血腫壁可有圓弧形的條狀鈣化。嬰幼兒病人可有前囪擴大、顱縫分離和頭顱增大等。 2.頭部CT或MRI檢查是較為理想的診斷方法,具有簡便、安全、可在短時間內顯示血腫的位置、大小和數目等優(yōu)點,對于腦血管造影難以同時顯示的兩側性血腫,CT檢查能準確地診斷。當CT及MRI顯示的血腫為等密度時,可增強掃描或作MR檢查。 3.在無CT和磁共振成像設備時,腦血管造影檢查仍然是較好的診斷方法,只要病情允許,應積極進行該項檢查以獲得明確診斷。 4.有癲癇表現(xiàn)者應作腦電圖或腦地形圖的檢查。
療效評價
1.治愈:血腫消失、癥狀和體征消失,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 2.好轉:血腫消失、癥狀好轉、遺有神經功能障礙,生活可自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或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3.未愈:血腫未完全消失,癥狀和體征無改善,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