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復種輪作中種植的以新鮮綠色體肥田的作物。稻田綠肥有秋播越年生長的冬季綠肥,有利用作物茬口間隙增種的短期綠肥和稻田水面養(yǎng)殖的水生綠肥等。主要種類有紫云英、茹子、黃花苜蓿、蠶豆、豌豆、肥田蘿卜、箭筈豌豆、黃豆、田菁、檉麻、飯豆、泥豆、紅萍、水浮蓮等。70年代稻田種植各種綠肥面積就曾達到980萬公頃,其中以紫云英面積最大,占稻田綠肥總面積的70%左右。
稻田種植綠肥對提高水稻產量和培養(yǎng)地力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豆科綠肥,具有固氮能力,含氮量較高,碳、氮比率小,翻壓入稻田中腐熟分解快,釋放銨態(tài)氮的量也較大,在氮素用量相同的情況下,比其他有機肥如堆肥、人畜糞、草塘泥、凼肥等對當季水稻提供的有效養(yǎng)分多,增產效果大。稻田綠肥產量高,以紫云英為例,一般每公頃可產20-40噸青體。
綠肥為新鮮有機物質,翻壓后需經一定時間腐熟分解,方能供給水稻吸收。因此,以綠肥作基肥時,除刈割出一部分外,并應在水稻插秧前7-15天左右翻壓較為適宜。一般豆科綠肥因期含氮較多,磷、鉀含量少,施用時,常需與其他磷、鉀含量較多的肥料配合使用。將綠肥用作飼料,轉化為牲畜糞便,則更為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