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樹脂病是柑桔重要病害之一,樹脂病主要為害柑桔的枝干、葉片和果實。在枝干上發(fā)生的稱樹脂病,在葉片上和幼果期發(fā)生的稱沙皮病,貯運期間果實上發(fā)生的稱褐色蒂腐病。該病為害柑桔枝干,影響樹勢,降低產量,嚴重時引起整株枯死;為害枝、葉和幼果,則抑制枝梢、葉片和幼果的生長,并降低了果實的品質;在貯運期發(fā)病,則引起果實腐爛,造成很大損失。
一、癥狀 因發(fā)病部位和發(fā)病時期不同而異,可有流膠、干枯、沙皮、枯枝和褐色蒂腐等新類型。
(1)流膠和干枯 枝干受害一般表現這兩種癥狀。在溫度不過高而濕度較大時,干枯型可轉化為流膠型。
病害大多發(fā)生在主干上或主干的分叉處及經常暴露在陽光下的西南向或受過凍傷的枝干上。病部皮層呈灰褐色,稍下陷,并滲出黃褐色粘液,有惡臭。在高溫干燥的情況下,樹膠干了,病部樹皮松裂、脫落,在皮層下產生大量的小黑粒。
干枯型癥狀 病部流膠現象不明顯,皮層紅褐色,干枯而略下陷,微有裂縫,但皮層不立即脫落,在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明顯隆起的界限。流膠和干枯兩種類型的病部均可擴展到木質部,使其呈灰褐色,在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黃褐色或黑褐色的菌帶。病部環(huán)繞枝干一周并深入木質部時,輸導組織被破壞,枝干枯死。
(2)沙皮 柑桔的嫩梢、新葉和幼果受樹脂病菌為害則引起沙皮癥狀,病部上生許多黃褐色或黑褐色硬膠質的小疤點,散生或密集成疤塊。病菌為害限于表皮及其下的數層細胞,一般不超過6層細胞。因此,發(fā)病遲的,影響不大;但發(fā)病早的,則造成嫩梢、新葉和幼果生長停滯,發(fā)育不良。
(3)枯枝 生長衰弱的果枝或上一年冬季受凍害的枝條,受樹脂病菌侵染后,其病部一開始即呈現明顯的褐色病斑,病、健部交界處常有小滴樹脂滲出。嚴重時可使整個枝條枯死,而在枯死枝條的表面散生無數黑色小粒點(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二、發(fā)生規(guī)律
柑桔樹脂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該病菌主要以無性世代的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枯枝、病樹干或病樹皮上越冬。來年春季,環(huán)境適宜時,特別是多雨潮濕時,枯枝上的越冬病菌開始大量繁殖,借風、雨、露水和昆蟲等傳播到枝干、新梢、嫩葉和幼果上,如這些組織的表面有水潮濕時,病菌即可萌發(fā)侵入。樹脂病在柑園周年都有發(fā)生,但發(fā)病的高峰期一般在4-6月和9-10月。
本病原菌是一種弱寄生菌,生長衰弱或受傷的柑桔樹病原菌容易侵入為害。因此,柑桔樹遭受凍害造成的凍傷和其他傷口,是本病發(fā)生流行的首要條件。如上年低溫使樹干凍傷,往往次年溫濕度適合時病害就可能大量發(fā)生。此外多雨季節(jié)也常常造成樹脂病大發(fā)生。
不良的栽培管理,特別是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及時,偏施氮肥,土壤保水性或排水性差,各種病蟲為害和陽光灼傷等造成樹勢衰弱,都容易引致此病的發(fā)生。
本病的發(fā)生與柑桔樹的樹齡也有一定關系,老樹和成年樹發(fā)病較多,幼樹發(fā)病少。
三、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 在秋季及采果前后及時而適當地增施肥料以增強樹勢。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qū),要注意做好防寒工作。在夏天為保護樹干,防止日灼傷,在盛暑前樹干用白涂劑刷白(白涂劑用生石灰5公斤,食鹽0.5公斤,動物油75克,水20-25公斤配制而成)。
2、病樹治療 在春季發(fā)現初病樹,及早把病部刮除。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2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倍液,1%硫酸銅或1%抗菌劑402,4-10%冰醋酸或食用堿水(1:4)涂刷傷口。全年涂藥兩期(上半年5月,下半年9月),每期涂藥2-3次。
3、噴藥保護 于每年春芽萌發(fā)前噴一次0.5%波爾多液,落花三分之二及幼果期各噴一次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