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二区按摩片,亚州另类欧美综合一区,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dfn id="yldih"></dfn>
  • <ul id="yldih"><td id="yldih"></td></ul>

  • <dfn id="yldih"></dfn>
    1. <dfn id="yldih"></dfn>
      <ul id="yldih"></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江蘇:小麥穗期病蟲害將偏重發(fā)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1-17
      核心提示:小麥穗期是赤霉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的發(fā)生盛期,綜合分析全省小麥穗期病蟲害發(fā)生的相關因素,預計總體呈偏重發(fā)生趨勢。各地應全面打好以赤霉病、蚜蟲為重點的穗期病蟲害防治總體戰(zhàn),努力奪取小麥豐收。

      小麥穗期是赤霉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的發(fā)生盛期,綜合分析全省小麥穗期病蟲害發(fā)生的相關因素,預計總體呈偏重發(fā)生趨勢。各地應全面打好以赤霉病、蚜蟲為重點的穗期病蟲害防治總體戰(zhàn),努力奪取小麥豐收。

      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趨勢分析

      赤霉病  根據當前田間菌源量、小麥生育進程與品質抗性、抽穗揚花期天氣趨勢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將中等至偏重流行。預報依據:一是田間菌源充足。據各地近期田間赤霉病菌源調查,稻樁子囊殼叢帶菌率,興化1.97%、寶應4.7%、姜堰1.08%、通州7.66%、如東0.6%、啟東3%、金壇2.3%、武進4.35%。盡管稻樁帶菌率低于上年,但足以造成病害流行。二是小麥品種抗性弱。尤其鄭麥、豫麥、煙農系列以及矮抗58、淮麥20等高感品種在沿海、沿淮、淮北及里下河等地種植面積較大,沿江蘇南地區(qū)主栽品種揚麥系列、寧麥系列、揚輻麥系列、鎮(zhèn)麥系列對赤霉病也較感病。三是小麥生育進程偏遲。受秋冬春連旱,秋播偏遲,以及早春氣溫偏低,旱、凍疊加等因素影響,小麥前期生長發(fā)育受抑,春季拔節(jié)起身慢,生育進程偏遲;抽穗揚花期遇高溫高濕天氣的概率大。四是氣候條件有利。近期氣溫回升快,只要出現(xiàn)降雨就會形成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病菌侵染和擴展。

      白粉病  預計偏輕至中等發(fā)生,淮北及沿海局部地區(qū)偏重發(fā)生。預報依據:一是始見病期早于上年,當前病情總體輕于中等發(fā)生的上年同期。二是氣候條件有利。近期過程性降雨較多,對小麥白粉病擴展蔓延有利。三是淮北及沿海地區(qū)感病品種種植面積大,加上秋播用種量大,田間群體大,有利于病害的侵染和發(fā)展。由此預計小麥白粉病全省大部中等偏輕發(fā)生,淮北及沿海局部地區(qū)偏重發(fā)生。

      紋枯病  預計沿淮、淮北地區(qū)偏重發(fā)生,其他地區(qū)中等發(fā)生。主要依據:當前大部地區(qū)病情基數低于去年。隨著小麥生長量加大,田間郁閉程度進一步上升,小麥紋枯病將進入垂直擴展盛期,病情嚴重度將上升。

      穗蚜  預計穗蚜偏重發(fā)生,局部地區(qū)大發(fā)生。主要預報依據:一是當前蚜量高。據各地4月10日前后調查,一般田塊有蚜株率5%-15%,高的達30%-60%,百株蚜量10-50頭,高的100-500頭,除淮北地區(qū)略低于去年同期外,其他地區(qū)大多顯著高于去年。泰州市有蚜株率56.6%,百株蚜量759.3頭;揚州市有蚜株率平均32%,百株蚜量202.3頭,顯著高于去年;常州市有蚜株率25.3%,百株蚜量190.2頭,顯著高于2010年、2009年同期的17.3頭和124頭。鹽城市蚜量明顯高于常年,田間分布不均勻,局部田塊蚜量較高,其中鹽都有蚜株率16.7%,百株蚜量105.4頭;東臺有蚜株率45%,百株蚜量46.6頭;射陽百株蚜量15.3頭;建湖百株蚜量17.36頭;窗彩邪僦暄亮科骄12.6頭,略高于上年同期。二是氣候條件有利。據氣象部門預報,4-5月全省大部分地區(qū),特別是淮北地區(qū)溫度偏高,加上植株長勢嫩綠,有利于小麥穗蚜繁殖和危害。

      灰飛虱  預計一代灰飛虱偏重發(fā)生。近期普查,全省大部分地區(qū)越冬代灰飛虱平均畝蟲量在0.5萬-1萬頭,處于成蟲盛期。4-5月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灰飛虱增殖。

      防治意見

      小麥赤霉病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大,穗蚜、白粉病等對小麥千粒重和產量的影響也較大。要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藥肥混噴”的防治策略,全力打好以赤霉病、穗蚜為主攻對象,兼治白粉病、灰飛虱等病蟲害的防治總體戰(zhàn)。

      小麥抽穗揚花期是赤霉病的最佳防治適期,首次施藥應掌握在小麥揚花株率達10%時,全面用藥防治;遇連陰雨天氣,高感病品種首次施藥時間應提早至齊穗期。高產增效創(chuàng)建示范片和高感病品種種植區(qū),在第一次用藥后5-7天再用藥一次,確保防治效果。穗蚜發(fā)生嚴重的地區(qū),總體防治結束后,要根據殘留蟲量做好復查補治工作。選準藥種、用足藥量,以提高防治效果。防治赤霉病,可選用氰烯菌酯、咪鮮胺、戊唑醇、多菌靈等單劑及其混配劑。對多菌靈抗性頻率較高的地區(qū),要限制使用多菌靈及其混配劑。防治白粉病,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等藥。防治蚜蟲,可選用吡蟲啉、抗蚜威。啶蟲脒、高效氯氰菊酯等藥。防治灰飛虱,可選用吡蚜酮噴霧,或于小麥黃熟期用敵敵畏拌毒土撒施熏蒸,以提高防治效果。上述藥劑施用時可加入葉面肥或活力素進行藥肥混噴,防促結合,保粒增重。施藥期間遇雨應及時補治。

      編輯:foodqa

       
      分享: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198 second(s), 296 queries, Memory 1.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