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制栽培種 配方(%)為:棉籽殼90,麩皮8,石膏粉1,白糖1,水120,pH7。先將棉籽殼與麩皮混勻,再將糖、石膏粉溶于水,分次澆灑拌勻。用17×33×0.06厘米規(guī)格聚丙烯袋,每袋裝濕料900克(折干料400克),松緊適度,袋口套頸圈加棉塞.常壓滅菌,在100℃下保持10—14小時(shí).無菌操作接入滬耳1號,在遮光、室溫22—25℃下培養(yǎng),菌齡45天左右。
。ǘ 建棚整地 耳場選在空氣流通、水源較近的向陽地。用竹木搭2米高的棚,棚要能通風(fēng)、透雨、有散光,形成三陰七陽的小氣候。擺袋前2—3天開溝作畦,畦寬1.2米,溝深40厘米,畦邊留10厘米寬土埂,畦面鋪5—6厘米厚黃沙。以沙作菌袋基質(zhì),具有清潔衛(wèi)生,不板結(jié),保墑性好,便于管理。用敵敵畏800倍液兌多菌靈500倍液噴灑床面及棚內(nèi)外。
。ǘ 建棚整地 耳場選在空氣流通、水源較近的向陽地。用竹木搭2米高的棚,棚要能通風(fēng)、透雨、有散光,形成三陰七陽的小氣候。擺袋前2—3天開溝作畦,畦寬1.2米,溝深40厘米,畦邊留10厘米寬土埂,畦面鋪5—6厘米厚黃沙。以沙作菌袋基質(zhì),具有清潔衛(wèi)生,不板結(jié),保墑性好,便于管理。用敵敵畏800倍液兌多菌靈500倍液噴灑床面及棚內(nèi)外。
(三) 開口定植 于9月上旬將發(fā)好菌的袋移至耳場用新薄膜墊好,邊開出耳口,邊擺袋。用0.2%高錳酸鉀液擦拭袋表,用酒精消毒的刀片在袋四周及頂部(袋倒栽向上端)開14個(gè)“十”形口(長2.5厘米,深3~4毫米),邊開口邊用刀片挑動薄膜以利出耳。擺袋時(shí)齊頸圈剪去袋口部分,畦面按20×20厘米打穴(深3—4厘米),將剪口朝下倒栽穴內(nèi),隨即保潮。
、 出耳管理
1. 誘導(dǎo)出耳 采取見光和刺膜雙管齊下的辦法誘導(dǎo)出耳,從刺膜擺袋到現(xiàn)耳芽僅4—5天,經(jīng)與未刺傷菌絲體的小區(qū)比較,現(xiàn)耳芽期可提前3—5天。
2.建造陽畦 9月下旬氣溫稍低,采用插竹弓蓋薄膜法使菌袋調(diào)溫保潮,弓頂距菌袋以40厘米左右為宜,一般晴天掀起薄膜,日噴水3—4次。
3.干濕管理 有經(jīng)驗(yàn)的耳農(nóng)常運(yùn)用看天、看地、看耳片的“三看”方法進(jìn)行濕度管理。用沙作畦床保潮性好,如果沙質(zhì)干燥,只需用灑水壺淋水即可。耳片抗干旱能力較強(qiáng),晴天日噴水3—4次即可保證濕度。
4.處理耳基 采耳后用刀片刮耳孔,不留殘基。從刺膜開口至采耳只需10~12天。當(dāng)耳片充分長大并展開時(shí),應(yīng)及時(shí)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