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腸菌群,是指在37℃培養(yǎng)24h 內能發(fā)酵乳糖產酸、產氣的兼性厭氧的革藍氏陰性無芽孢桿菌的總稱。主要由腸桿菌科中四個屬內的細菌組成,即埃希氏桿菌屬、檸檬酸桿菌屬、克雷伯氏菌屬和腸桿菌屬。
水的大腸菌群數是指100 mL水檢樣內含有的大腸菌群實際數值,以大腸菌群最近似數(MPN)表示。在正常情況下,腸道中主要有大腸菌群、糞鏈球菌和厭氧芽孢桿菌等多種細菌。這些細菌都可以隨人畜排泄物進入水源,由于大腸菌群在腸道內數量多,所以,水源中大腸菌群的數量,是直接反映水源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一項重要指標。目前,國際上已公認大腸菌群是糞便污染的指標。因而對飲用水必須進行大腸菌群的檢查。
水中大腸菌群的檢測方法,常用多管發(fā)酵法和濾膜法。多管發(fā)酵法可適用于各種水樣的檢驗,但操作繁瑣,需要的時間較長。濾膜法僅適用于自來水和深井水,操作簡單、快速,但不適用于雜質較多、易于堵塞濾孔的水樣。
材料與器皿
(—)培養(yǎng)基
1、普通乳糖蛋白胨培養(yǎng)液
蛋白胨 10g,牛肉膏 3g,乳糖5g,氯化鈉 5g,1.6%溴甲酚紫乙醇液 1.0mL,蒸餾水 1000mL,pH 7.2~7.4。
將蛋白胨、牛肉膏、乳糖、氯化鈉加熱溶解于1000mL蒸餾水中,調節(jié)pH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液1.0mL,充分混勻,分裝于有杜漢氏小管的試管中,每管10mL,115℃滅菌20min。
2、三倍濃縮乳糖蛋白胨培養(yǎng)液
按上述普通乳糖蛋白胨培養(yǎng)液濃縮三倍配制,分裝于有杜漢氏小管的試管中,每管5mL。
3、品紅亞硫酸鈉培養(yǎng)基(供平板分離用)
蛋白胨 10g, 乳糖 10g,K2HPO4 3.5g,瓊脂 15-20g,蒸餾水1000mL,無水亞硫酸鈉 5g,5%的堿性品紅乙醇溶液 20mL,pH 7.2~7.4。
4、伊紅美藍培養(yǎng)基(EMB培養(yǎng)基)(供發(fā)酵法平板分離用,3和4可任選一種)
蛋白胨10g,乳糖10g,K2HPO4 2.0g,瓊脂20g,蒸餾水1000mL,2%伊紅(曙紅)水溶液 20mL,5%美藍(亞甲藍)水溶液13mL,pH 7.2~7.4。
(二)滅菌移液管、滅菌稀釋水、試管、杜漢氏小管、革蘭氏染色液、滅菌培養(yǎng)皿。
實驗過程
(一)水樣的采集
供細菌學檢驗的水樣,必須按一般無菌操作的基本要求采集,并保證再運送、貯存過程中不受污染。水樣從采集到檢驗不應超過4h ,在0-4℃下保存不應超過24h ,如不能在4h內分析,應在檢驗報告上注明保存時間和條件。
1、自來水取樣:應在水龍頭打開放水5min,再用無菌容器接取水樣,待分析。如水樣內含有余氯,則采樣瓶滅菌后按每500mL水樣加3% Na2S2O3.5H2O溶液1mL。
2、江、河、湖、池自然水體取樣:可用采樣器,采樣瓶應先滅菌。采樣后,瓶內應留有空隙。如果與其他化驗項目聯合取樣,細菌學分析水樣應采在其他樣品之前。
(二)初發(fā)酵試驗
1、水樣稀釋:制備水樣10-1、10-2的稀釋液,方法為用無菌移液管吸取水樣10mL放于盛有90mL無菌水和若干玻璃珠的錐形瓶中,充分振蕩使混合均勻,并使其中的細菌盡量呈單個存在,即為10-1稀釋液;再從10-1制備10-2稀釋液。以此類推,稀釋到所需倍數。
2、接種和培養(yǎng):以無菌操作于5支三倍濃縮培養(yǎng)基(接種前一定應先檢查杜漢氏小管內有無氣泡)中各加入水樣10mL,5支普通培養(yǎng)基試管中加入水樣1mL,5支普通培養(yǎng)基試管中加入10-1稀釋液1mL,小心混勻放入37℃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此即5管法。
3、結果觀察:37℃中培養(yǎng)24h后取出觀察,觀察有無氣體(杜漢氏小管內有無氣體)和酸產生(培養(yǎng)基有無變色)。在48h之間,培養(yǎng)管內倒置的杜漢氏小管內有任何量的氣體積累,或培養(yǎng)基顏色從紫色變?yōu)辄S色,便可初步斷定為陽性反應。
若實驗所測定的15支管中均為陽性反應,說明濃水樣污染嚴重,可將樣品進一步稀釋后,再按上述方法接種、培養(yǎng)和觀察。
(三)平板培養(yǎng)試驗
將初發(fā)酵實驗中產酸產氣的后只產酸或只產氣的試管中的培養(yǎng)物用接種環(huán)取少許,劃線接種在品紅亞硫酸鈉培養(yǎng)基或伊紅美藍培養(yǎng)基平板上,為了確保獲得分離的單菌落,須注意以下事項:
(1)劃線間距至少相隔0.5厘米;
(2)接種釘尖端要稍彎;
(3)先對試管輕擊并使之傾斜,以免接種針挑取到任何膜狀物或浮渣;
(4)劃線時要用針尖的彎曲部分接觸瓊脂培養(yǎng)基平面.以免刮傷或戳破培養(yǎng)基。劃線后培養(yǎng)皿倒置,于37℃培養(yǎng)18-24h。
24h后,觀察在平板上出現的單個菌落,其核心有深綠色金屬光澤者為較典型的大腸菌群菌落。盡可能挑取典型的或接近典型的大腸菌群菌落,在營養(yǎng)瓊脂斜面上劃線,置37℃培養(yǎng)24h。挑取斜面培養(yǎng)物制成涂片,進行革蘭氏染色,凡屬革蘭氏陰性桿菌,即確認了大腸菌群細菌的存在.
(四)復發(fā)酵驗證實驗
經上述經染色為革蘭氏陰性的典型菌落,用接種環(huán)刮取部分接種于盛有乳糖培養(yǎng)基的試管中,在37℃培養(yǎng)24h,陽性反應者即確認為大腸菌群細菌。
結果計算
在初發(fā)酵試驗中,可能有極少數能發(fā)酵乳糖產氣的非大腸菌群細菌混在陽性可疑反應管中,通過對初發(fā)酵中的陽性可疑管進行平板和復發(fā)酵試驗,并進行革蘭氏染色和細菌形態(tài)的觀察,可將那些少量的非大腸菌群細菌(“假陽性管”)刪除去,故在記錄時只能把三步試驗都呈陽性的試管計入陽性反應管。
如果初發(fā)酵接種水樣量為10mL、1mL、0.1mL,可直接查表求出原水樣100mL中大腸菌群指數(MPN)。如果接種水樣量低于上述水樣量,則經下面的換算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