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PRB.0601 |
圖
例
|
|
中文學名 |
小牛肝菌 |
拉丁學名 |
Boletinus paluster (Peck) Peck |
中文別名 |
|
同物異名 |
Boletus paluster Peck Fuscoboletinus paluster (Peck) Pomerleau |
圖 601 小牛肝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褶緣及褶側囊體 |
分類地位 |
傘菌目、牛肝菌科、小牛肝菌屬 |
形態(tài)特征 |
子實體小至中等大。菌蓋直徑2-10cm,初期半球形或近鐘形,后漸平展、扁半球形至近平展,中部有寬的凸起,表面起紫色至近血紅色,具纖毛狀小鱗片或叢毛狀小鱗片,邊緣后期近波狀,濕時粘。菌肉黃色,近表皮處紅色,傷處變色,中部稍厚,稍有酸味。菌管延生,黃色至污黃色,放射狀排列,管口角形。菌柄較細,圓柱形,長3-8cm,粗0.5-0.8(1)cm,頂部具有網(wǎng)紋,下部污黃色,有紅色棉毛或纖毛狀鱗片或花紋,內部實心。菌環(huán)膜質,很薄,淺褐色,易碎破,孢子橢圓形至近橢圓形,光滑,淺黃色,7-8μm×3-3.5um。有褶緣和褶側囊體,近紡錘形或柱形,40-80μm×7.5-13um。 |
生態(tài)習性 |
夏秋季生于松、落葉松等針闊混交林中地上,有時生于腐朽木上,散生或群生。 |
分布地區(qū) |
內蒙古(大興安嶺)、黑龍江、吉林(長白山)等。 |
經(jīng)
濟
用
途
|
日本記載食用。屬外生菌根菌。此種分布北方寒溫帶林區(qū)。與空柄牛肝菌(Boletinus cavipes)非常相似。屬外生菌根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