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細胞生物。菌體寬為0.2—10微米,一般均為0.5—2微米。細胞外側有細胞壁,并各具特殊的形態(tài),如球狀、桿狀和螺旋狀等。細胞壁的組成可在革藍氏染色中得到反映:革蘭氏陽性者,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或磷壁質;革蘭氏陰性者則是由比較少量的肽聚糖、脂多糖和脂蛋白組成。細菌雖是單細胞,但有時細胞集聚在一起而形成特定的形狀;也有時連成一串形成的絲狀體分支,或絲狀體被包在一個鞘中,而幾乎看不到細胞的分化現(xiàn)象。細胞周圍分泌的粘液質,有的是多肽,有的是多糖。當粘液質把細胞包圍起來時就形成莢膜。細菌的細胞內結構呈現(xiàn)原核生物的特征,即核物質(DNA)不和堿性蛋白結合,且因無核膜而直接存在于細胞質中。細胞中無葉綠體、線粒體和內質網結構,脂質體為70S型。觀察不到原形質流動。在細胞膜中含有與呼吸、光合作用有關的酶系或是光合色素。有時細胞膜常凹陷于細胞質中,形成一種稱為間體(mesosome)的結構或層狀結構。細胞通常是以二分裂法進行增殖的,間或出現(xiàn)一些不等分裂和出芽的種類。有一部分細菌還形成芽孢。在某些細菌中還發(fā)生接合現(xiàn)象,可以看到基因的轉移和重組。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并不發(fā)生細胞質的混合,而且基因的移動也多是部分的。有些細菌的基因移動不是依靠接合,而是借助于噬菌體,或是直接依靠DNA分子進行。有一部分細菌是依靠一條或多條鞭毛進行運動的。鞭毛的結構很簡單,沒有在真核生物中看到的那種9+2的結構。也有一些不依靠鞭毛而進行滑行運動的細菌。其營養(yǎng)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在只有無機物組成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有的需要多種有機化合物和其他生長因子;有的是寄生性而難以在實驗室進行純培養(yǎng)等等。在寄生性細菌中,有些是對動植物具有病原性的。在進行光合成的細菌中(光合細菌),不含有通常的葉綠素a、b,而含有吸收更長光波的菌綠素a、b、c、d等。光合作用只在厭氧條件下發(fā)生,另外水不是作為還原CO2的電子供體,而是利用H2S.H2或簡單的有機物作為電子供體。在細菌的光合成中不發(fā)生氧。根據氧對細菌生長的影響,可以分為好氧性細菌和厭氧性細菌及兼性厭氧性細菌。細菌的發(fā)酵方式也各具有其特征,除乙醇發(fā)酵、乳酸發(fā)酵外,還有丙酮、丁醇發(fā)酵、甲烷發(fā)酵以及混合有機酸發(fā)酵等。在氧呼吸方面,既有經由通常的EMP途徑和三羧循環(huán)的,也有只經由上述之一或二者都缺乏的細菌。在電子傳遞系統(tǒng)也有不少是和典型的線粒體型不同的。關于細胞色素,往往含有特異的細胞色素a1、d、o等。此外,有些細菌還進行一般在真核生物中難以看到的代謝,例如利用硫化合物、硝酸鹽、銨鹽等無機氧化能量(無機化能營養(yǎng)生物)進行的CO2固定、硝酸呼吸、脫氮作用、固氮作用等。關于細菌的生長,它不僅可以在60—70℃的高溫和有25—30%的高濃度食鹽存在以及pH2左右的酸性等不適于一般生物生長的環(huán)境下生長,而且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有的反而生長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