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控制病蟲危害,確保西瓜甜瓜種植的高產、優(yōu)質、高效,必須堅持“農業(yè)措施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現將主要病蟲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一、疫。
1、癥狀:疫病是西瓜、甜瓜苗期至團棵期的主要病害。葉片染病初生暗綠色水浸狀不規(guī)則病斑,后擴展呈軟腐狀,干燥時病斑變褐容易破裂;莖基部染病,初生梭形暗綠色水浸狀凹陷病斑,后環(huán)繞莖基縊縮腐爛,最后枯死。
2、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病害,以菌絲體或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或糞肥中越冬,以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或灌溉傳播,發(fā)病適溫20—30℃。高溫高濕,莖葉茂密,通風不良,則發(fā)病重。
3、防治方法:⑴ 播前種子消毒,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⑵ 營養(yǎng)土滅菌,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加入50%多菌靈2兩拌勻。⑶ 發(fā)病初期用藥,用64%殺毒礬500倍、72.2%普力克800倍或58%雷多米爾(瑞毒霉錳鋅)500倍噴霧,隔7—10天再噴一次。
二、蔓枯。
1、癥狀:此病主要發(fā)生在葉片和莖蔓部位,葉片染病初生近圓形病斑或自葉緣向內呈“V”字形淡褐色病斑,后期病斑破碎,其上生許多小黑點即分生孢子器。莖蔓染病初生橢圓形至梭形病斑,后期干縮縱裂,并溢出黃色膠狀物,嚴重時葉片干枯、莖蔓腐爛。
2、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無性時代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時代屬子囊菌亞門,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上、溫室大棚架桿上越冬,以風雨和灌溉水傳播,自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平均氣溫18—25℃,相對濕度高于85%利于發(fā)病,連作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過大、肥料不足則發(fā)病重。澆水后遇到連續(xù)陰天,是發(fā)病嚴重的主要原因。
3、防治方法:⑴ 避免陰天澆水,爭取澆后連晴。澆水后如遇連續(xù)陰雨,注意中午進行短時排濕。⑵ 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80%大生(或悅生)800倍噴霧。⑶ 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
三、炭疽。
1、癥狀: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病,葉片染病初生圓形至紡錘形或不規(guī)則形水浸狀斑點,有時出現輪紋,干燥時病斑易破碎穿孔,潮濕時葉面生出粉紅色粘稠物;葉柄或莖蔓染病初生水浸狀淡黃色圓形斑點稍凹陷后變黑色,嚴重時環(huán)繞莖蔓一周枯死;果實染病,初生水浸狀凹陷褐色病斑,凹陷處常龜裂,濕度大時病斑中部產生粉紅色粘狀物,嚴重時病斑連片腐爛。
2、發(fā)生規(guī)律:該病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以菌絲體或擬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或種子上中越冬,借風雨及灌溉水傳播,并進行重復侵染發(fā)病,最適溫度20—24℃,相對濕度90—95%,溫度高于28℃,濕度低于54%不利發(fā)病。
3、防治方法:⑴ 選用抗病種子。⑵ 種子溫燙消毒。⑶ 發(fā)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75%百菌清600倍,或80%炭疽福美800倍噴霧,隔7—10天再噴一次。
四、細菌性角斑。該病是瓜類的中后期病害,主要發(fā)生在葉片上,在大棚西瓜田一般病株率25%左右,最高達70%,病葉率10%左右。
1、癥狀:葉片染病后初生針尖大小透明狀小斑點,擴大后形成具有黃色暈圈的淡黃色病斑,中央變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濕度大時病部產生乳白色細菌溢膿。
2、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屬丁香假單孢桿菌細菌性病害,病菌隨種子或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以傷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發(fā)病適溫24—28℃,相對濕度70%以上,低溫高濕利于發(fā)病,晝夜溫差大,結露重且持續(xù)時間長則發(fā)病重。
3、防治方法:⑴ 選用無病種子。⑵ 種子溫燙消毒。⑶ 發(fā)病初期用13%絡氨銅水劑300倍、50%DT(琥膠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77%可殺得粉劑400倍,或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倍噴霧,隔7—10天再噴一次。
五、白粉病:該病是秋西瓜、秋甜瓜的主要病害,秋西瓜不等授粉就發(fā)生嚴重,秋甜瓜膨瓜期葉片就會大部干枯,白粉病能否控制是影響秋季大棚西瓜甜瓜發(fā)展的關鍵。而主要措施還是如何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其次才是發(fā)病初期噴施既有效又沒有藥害的農藥進行化學防治。注意,三唑酮(即粉銹寧)對瓜類有藥害,不能使用。
1、癥狀: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發(fā)病初期葉片正面產生白色近圓形星狀小粉點,后四周擴展形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嚴重時布滿整個葉片,后期變灰黑色,病葉黃枯。
2、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屬子囊菌亞門單絲殼白粉專性寄生真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溫室大棚瓜類作物上越冬,借氣流和雨水傳播,最適溫度15—30℃,相對濕度90—95%。即高溫高濕交替出現,田間郁蔽通風不良,最易造成該病嚴重發(fā)生。
3、防治方法:⑴ 實行大小溝輪澆,晴天及時放風,陰天注意排濕,及時打尖去掉老葉避免田間郁蔽。⑵ 發(fā)病初期畝用40%杜邦“福星”乳油4克(1 袋),或0116生物農藥150倍兌水噴霧。
六、病毒。病毒病是春季西瓜的后期病害,主要影響二茬座瓜,更是秋季西瓜伸蔓期早期病害,使西瓜葉片偏小不能授粉,嚴重影響秋季西瓜的產量。
1、癥狀:主要有花葉型和皺縮型兩種類型,具體表現植株頂端葉片產生深淺相間的花葉病斑,葉片變小、卷曲、皺縮、畸形,早期染病不能結瓜,后期染病瓜小、畸形。
2、發(fā)生規(guī)律:該病由種子帶毒、蚜蟲傳播,農時操作汁液摩擦可以傳染,發(fā)生輕重取決于氣候條件、蚜量多少和帶毒率高低。種子帶毒率高、高溫干旱、較強光照,利于蚜蟲繁殖遷飛,利于病毒病增殖而且潛育期短,因此發(fā)病就重。
3、防治方法:⑴千方百計降低溫度,適當增加棚內濕度。⑵及早拔除病株減少毒源。⑶治蚜防病,從苗期開始用10%吡蟲啉1500倍,或5%氯氰菊脂2000倍噴霧。⑷發(fā)病初期用30%病毒A500倍或1.5%植病靈1000倍噴霧。
七、根結線蟲病:線蟲病是近一、二年西瓜甜瓜上剛發(fā)生的病蟲害,但傳播途徑多、蔓延速度快、危害嚴重、難于防治,因此從現在開始必須提起重視。
1、癥狀:發(fā)病初期主根和側根生有米粒大小的小疙瘩,嚴重時根部腫大,影響水分、養(yǎng)分吸收。
2、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是由線蟲危害所致,雌蟲鴨梨形,雄蟲線形,以幼蟲或卵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以土壤、病株、流水傳播,直接侵入,一年發(fā)生2—3代,條件適宜時20—30天完成一代。
3、防治方法:⑴選用無病肥土育苗。⑵病苗扔掉,不可定植。⑶定植前土壤處理,用3%線蟲絕殺每畝5公斤,均勻撒于定植溝內而后栽苗。⑷夏季高溫悶棚30天以上。⑷拉秧后徹底清除病殘體。
八、瓜蚜:
1、危害特點:成蚜和若蚜喜歡在瓜苗生長點、嫩葉、葉背面、嫩莖上吸食汁液,造成葉片卷縮不長,成株期危害嚴重時不能授粉,甚至葉片脫落,同時分泌蜜露影響
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而且還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
2、生活習性:瓜蚜屬同翅目蚜科,刺吸口器,一年發(fā)生20—30代,以卵在越冬寄主上越冬,或以成蚜、若蚜在溫室蔬菜上繼續(xù)危害繁殖,具有孤雌生殖和遷飛轉移的
習性,環(huán)境不適宜時便產生有翅蚜遷飛擴散轉移寄主。瓜蚜喜旱怕雨,繁殖適溫16—22℃。瓢蟲、草蛉、食蚜蠅、寄生蜂、蚜霉菌是其天敵。
3、防治方法:⑴ 黃板誘蚜或銀灰色反光地膜驅蚜。⑵ 用10%吡蟲啉1500倍、5%啶蟲脒800倍,或5%氯氰菊酯2000倍噴霧。⑶ 用80%敵敵畏1000倍噴棚頂,或畝用
80%敵敵畏300-400毫升兌水拌細沙進行熏殺。
九、紅蜘蛛:
1、危害特點:以若蟲和成蟲在葉背吸食汁液,使葉片失綠變黃變白,影響光和產物的形成,嚴重時葉片干枯,不能授粉,甚至整株死亡。
2、生活習性:紅蜘蛛屬蜱螨目葉螨科,刺吸口器,一年發(fā)生10—20代,以成蟲聚集在枯枝及土縫中越冬,平均溫度25℃以上,相對濕度70%以下繁殖最快,高溫干
旱少雨發(fā)生危害最烈。草蛉、小花蝽、食螨癭蛀、小黑瓢蟲、姬獵蝽等是紅蜘蛛的天敵。
3、防治方法:⑴ 秋季作物收獲后進行冬耕。⑵夏季作物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雜草和莖蔓落葉,消滅上茬蟲源。秋季西瓜定植前,全田洇水,增加空氣濕度。⑶ 發(fā)
生初期,用20%噠螨靈1500倍或1.8%阿維菌素3000倍噴霧。
十、瓜薊馬:
1、危害特點:以成蟲和若蟲銼吸瓜類嫩葉、嫩尖、花和幼果的汁液,被害嫩葉嫩尖變硬變小,植株生長緩慢,節(jié)間縮短,幼瓜受害硬化毛黑、膨瓜緩慢、瓜皮粗糙,
甚至造成落瓜,關鍵是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2、生活習性:瓜薊馬屬纓翅目薊馬科,一年發(fā)生17—20代,世代重疊,以成蟲在茄科、豆科、雜草上,或在土塊中、土縫下、枯枝落葉上越冬。主要是孤雌生殖,偶
有兩性生殖,12℃開始活動取食,發(fā)育適溫15—32℃,2℃仍能生存,但驟然降溫易死亡,成蟲具有遷飛和喜綠習性。
3、防治方法:在發(fā)生初期和座瓜初期用菊脂類農藥2000倍噴霧。
十一、茶蟥螨:
1、危害特點:成螨和幼螨集中在作物幼嫩部分刺吸危害,受害葉片背面呈灰褐或黃褐,具油脂光澤或油漬狀,葉片邊緣向下卷曲,受害嫩莖、嫩枝扭曲畸形,葉片變
窄,僵硬直立,最后禿尖,嚴重的植株頂部干枯。
2、生活習性:茶蟥螨屬蜱螨目跗線螨科,一年發(fā)生20—30代,冬季主要在溫室內越冬,少數雌成螨在雜草上和根部越冬,以兩性生殖為主,也可進行孤雌生殖,具有
強烈的趨嫩性。發(fā)育繁殖的最適溫度16—23℃,相對濕度80—90%,溫度28—32℃,4—5天完成一代,高溫高濕環(huán)境有利發(fā)生。
3、防治方法:⑴ 清除田間雜草及枯枝落葉。⑵ 注意經常通風,降低棚內溫度。⑶ 用73%克螨特2000倍、20%噠螨靈或1.8%阿維菌素3000倍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