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黏蟲為遷飛性、暴食性害蟲,為當前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之一。黏蟲食性很雜,尤其喜食玉米葉片,使之形成缺刻,大發(fā)生時常將葉片吃光,僅剩光稈,造成絕收。
危害特點 黏蟲繁殖力強,產卵部位有選擇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上卵多產在枯葉尖部位。幼蟲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內取食嫩葉葉肉,3齡食葉成缺刻,5齡食量最大,可將葉片吃光。在玉米上多棲息在喇叭口、葉腋和穗部苞葉中。有假死性,3齡后有自殘現(xiàn)象,4齡以上能群集遷移擴大危害。幼蟲取食活動以傍晚、清晨及陰雨天最盛。成蟲喜取食蜜源植物,對黑光燈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強趨性。黏蟲喜溫暖高濕條件。降雨一般有利于發(fā)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時間的低溫,不利于成蟲產卵。生長茂密、地勢低、雜草多的玉米田發(fā)生重。
防治方法 藥劑防治:在黏蟲幼蟲3齡前每畝用20%殺滅菊酯乳油15~45克對水50公斤噴霧,或用5%滅掃利1000~15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生態(tài)防治:在低齡幼蟲期以滅幼脲1~3號200×10-6防治,不殺傷天敵,對農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環(huán)境。在黏蟲羽化盛期用黑光燈和糖醋酒混合液誘集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