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二区按摩片,亚州另类欧美综合一区,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dfn id="yldih"></dfn>
  • <ul id="yldih"><td id="yldih"></td></ul>

  • <dfn id="yldih"></dfn>
    1. <dfn id="yldih"></dfn>
      <ul id="yldih"></ul>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經濟作物 » 正文

      向日葵病害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1-05-12  來源:農業(yè)技術網(wǎng)
      核心提示:向日葵菌核病,又稱白腐病、爛盤病。對向日葵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向日葵菌核病,又稱白腐病、爛盤病。對向日葵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一、發(fā)病癥狀

      1.立枯型

      自幼苗開始到花盤形成前都能發(fā)生。幼苗期發(fā)病主要在莖基部,繞莖形成水浸狀病斑,潮濕時長出白色絮狀菌絲,干燥后病部收縮變細,莖內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狀枯死。成株期發(fā)病也以莖基部為主,呈現(xiàn)出淡褐色的濕潤狀病斑,逐漸擴大到整個植株的莖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色,邊緣呈褐色,表皮破裂,由于莖內輸導組織遭受破壞,影響?zhàn)B分的運輸,葉片開始由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而脫落,最后造成整個植株枯死。

      2.爛盤型

      這種病癥在謝花期以后最重,當花盤受害時,在其背面出現(xiàn)水浸狀病斑,花托呈褐色且軟化。遇多雨天氣,病斑迅速擴大,可穿透花盤,由背面轉向正面,長出一種白色菌絲,造成花盤腐爛,使籽粒不能成熟,嚴重時可造成籽仁腐爛或籽粒自行脫落。

      二、發(fā)病原因及流行規(guī)律

      1.發(fā)病原因

      主要由菌核萌發(fā)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狀態(tài)在土壤、病殘組織及種子中越冬,在土壤中可生活2~5年。其侵染方式有二:一是菌核萌發(fā)后產生菌絲,當它與寄主相接觸后即直接侵入,苗期和成株期發(fā)病即為這種侵染方式;二是菌核可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經過風雨或昆蟲傳播到寄主作物上,子囊孢子發(fā)芽后即侵入寄主內,向日葵爛盤就是子囊孢子侵染后引起的。當氣溫在20℃、相對濕度達80%時,最適于菌核的萌發(fā),也是花盤發(fā)病最嚴重的時期。尤其是在多雨之年,在一些低洼排水不暢、通風透光不良和連年重茬或迎茬的地塊上發(fā)病率最高。7~8月份如果遇到多雨低溫時,發(fā)病率較高。

      2.病源及流行規(guī)律

      病原菌是核盤菌科核盤菌屬菌核病菌,黑色。病害發(fā)生在莖部的菌核形成少,花盤發(fā)病時菌核較多。菌核在-40℃或濕熱55℃時經10分鐘仍有生活力,水淹狀態(tài)下僅30天即腐爛死亡。條件適宜時菌核開始萌發(fā),可直接形成菌絲侵染寄主,也可形成子囊盤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風雨傳播到寄主表面后,發(fā)芽成菌絲侵染,致使向日葵發(fā)病。病原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種子中越冬,菌核病嚴重地塊種子帶菌率為10%以上,果皮、種皮、子葉和胚均可帶菌。播種后可造成幼苗死亡或幼苗根部及根莖部發(fā)病。土壤中的菌核大多分布在0~10厘米的土層中,菌核萌發(fā)的菌絲直接可從傷口侵入向日葵的根或根莖部位而發(fā)病。土壤表層的菌核都可產生子囊盤并釋放子囊孢子隨風雨、氣流傳播到莖葉或花盤,可直接或從傷口侵入。病原菌在侵染過程中分泌草酸和酶類,促使寄主組織腐爛分解,出現(xiàn)病害癥狀。

      三、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

      發(fā)現(xiàn)病株,要立即拔掉銷毀,以防蔓延。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數(shù)年,一般3年后活力大部喪失,采取向日葵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換茬,能減輕發(fā)病。輪作時間越長效果越好,不能與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輪作。

      2.藥劑防治

      ①用40%紋枯利800~1000倍液,在向日葵現(xiàn)蕾前或在盛花期,噴灑植物的下部和花盤背面1~2次。②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在向日葵現(xiàn)蕾前或在盛花期噴灑1~2次。③用50%速克靈500~1000倍液,在苗期或開花期噴灑,防治效果可達80%以上。④當氣溫達18~20℃、0~5厘米深表土含水量在11%以上、子囊盤開始出土時,是地面撒藥的最佳時期,每公頃可用70%五氯硝基苯30~45千克,加濕潤的細土150~225千克,摻拌均勻后撒在田間,可抑制菌核的萌發(fā)和殺死剛萌發(fā)的幼嫩芽管,抑菌率可達91.3%,防治效果達78.5%以上。

      3.滴灌防治

      ①利用滴灌控制水量。利用膜下滴灌調節(jié)供水量,避免了低洼積水現(xiàn)象,控制田間濕度,從而降低向日葵菌核病的發(fā)生。

      ②利用滴灌進行隨水施肥。膜下滴灌提高了作物抗病的能力,亦可做到適時適量,可省肥20%左右。膜下滴灌節(jié)水50%,減少深層滲漏,能較好地防止土壤次生鹽堿化。滴灌隨水施肥、施藥,既節(jié)約了化肥和農藥,又減少了對土壤和環(huán)境的污染。

      編輯:foodqa

       
      分享: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102 second(s), 206 queries, Memory 1.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