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別名廣子、大白、榔玉、檳榔子、戈語。為棕櫚科檳榔屬植物檳榔,以種子入藥,其果皮(大腹皮)亦入藥。檳榔子有驅(qū)蟲,破胸中滯氣,除痰,消水腫積聚之功效。可治蟲積(驅(qū)除絳蟲、蛔蟲、姜片蟲),食滯,腹脹泄痢,水腫,痰癖等癥。大腹皮(檳榔外果皮)有下氣、行水利尿等功效。我國福建及臺灣南部、廣西、廣東、海南島及云南南部均有栽培。
一、植物特性。常綠喬木,無主根,樹干單一挺直,高10-20米。葉6-10片叢生于莖頂,羽狀復(fù)葉長可達(dá)4米,葉鞘抱莖。葉束下的莖上生肉穗花序,分枝多,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小而多,貼生于花序分枝的上部,雌花較少,著生于花序軸分枝的基部。堅果卵形,熟時紅色,果皮纖維質(zhì),種子呈半截的卵形;ㄆ4-8月,冬花不結(jié)果,果期11月至翌年4月!
二、生長特性。生長于熱帶海拔700米以下地區(qū)。不耐寒,氣溫在25℃左右生長較好。短期輕霜雖不凍死,但葉片則會黃落。久旱和強風(fēng)對生長不利。土壤宜較厚而濕潤,磚紅壤、紅壤均可。常栽在陽光充足的村寨附近,房前屋后,以及林間地、河岸、山谷、山坡。生長初期需防熱,故檳榔園可先種香蕉作蔭蔽。檳榔可與胡椒間作并作為胡椒的活支柱。
三、栽培技術(shù)
1、繁殖方法:用種子育苗移栽,亦可直播,但成活率低,多不采用。苗地應(yīng)選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有樹林蔭蔽的肥沃砂質(zhì)壤土。耕翻后,撒土堆肥、廄肥,并耙平整細(xì)使肥土混合均勻,按育苗株行距開穴,然后穴施基肥,以集中用肥!
①選種。選樹干節(jié)短、莖基部和莖干部粗細(xì)差異不大的15-25年和高大健壯、葉色濃綠、結(jié)果多而集中者作為留種母樹。當(dāng)果實充分成熟后摘下,再選果大、色金黃、無斑點的作種。為防止果實從樹上落地碰傷,因而腐爛影響發(fā)芽,故最好在摘果時,樹下張網(wǎng)承接,采回的果應(yīng)隨即進(jìn)行催芽處理。
②炒藏催芽。選蔭蔽地挖坑深30厘米,長寬視地形和種子多少而定,在坑底光淋水后銷一層砂,然后鋪一層果(果蒂向上,以便發(fā)芽),加一層破(厚約9厘米),堆放1-2層后,蓋層稻草,經(jīng)常注意澆水保持濕度,半月后可生米粒樣大的白色芽點,此時即取出育苗,否則芽長過大,播時易損傷,播后也易被曬死!
③育苗及苗床管理。按株行距各30厘米開穴,每穴橫放果1-2個,覆土至不見果為度。播后10天內(nèi),要每天淋水1次,到苗出土小葉展開時施肥1次,沿根扒土施入,再覆土。根據(jù)蔭蔽情況,適當(dāng)搭蔭棚,避免陽光曝曬,每年除草、施肥2-3次,并注意灌水、培土。苗齡1-2年后,高30-60厘米,莖基稍肥大時,便可帶土起苗定植!
2、定植:雨季定植最好,易成活。在定植前兩月于選好的地上,按株行距240厘米×300厘米(與胡椒間作可4.5米×6米)先開穴,寬60厘米,深45厘米,讓土壤風(fēng)化。定植時,選陰天將表層肥土填入坑內(nèi),并施足基肥,把當(dāng)天帶土挖起的壯苗直栽子坑內(nèi),高出地面約15厘米,覆土壓實即可。植后將已展開的葉剪去一半,并根據(jù)陽光強度適當(dāng)在周圍插小樹枝遮蔭,每天適當(dāng)澆水,到成活長出新葉,方可減少澆水次數(shù)!
3、林地管理:植株成活后,每年應(yīng)中耕、除草、施肥2-3次,注意排灌,保持植株周圍土壤疏松、無雜草、有充足的養(yǎng)料、適當(dāng)?shù)臐穸龋岳IL,提早結(jié)果。施肥應(yīng)在4-9月,于樹根15-20厘米處挖環(huán)帶穴施入,然后覆土。成年樹,在花蕾未現(xiàn)前施1次人糞尿或氮肥;在結(jié)果旺盛期施1次磷鉀肥,如過磷酸鈣、草木灰或堆肥等混施。
檳榔干高葉少,同時幼樹喜陰,成樹喜陽,地面間隙大等特點,可在株行間種一些矮生而較耐陰的作物,如豆類、胡椒、蔬菜或其他果藥類。只要加強管理,增施肥料,充分利用土地,長短作物結(jié)合,既可增加收入,又可覆蓋地面,防止雨水沖刷而造成土壤流失,保持土壤濕度,利于檳榔生長!
四、采收加工。移植后7-8年開始結(jié)果。每年4-5月果實黃熟時即可采收。然后用刀劃破果皮,剝開將種子和果皮分別曬干即可。種子即檳榔(榔玉),果皮即大腹皮分裝出售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