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地制宜選用良種 為了彌補晚茬麥生育期不足,成穗率低,穗粒數(shù)少的缺陷,要選用生育期較短、具有晚播早熟的半冬性或偏春性良種。在黃淮地區(qū),晚茬小麥的品種較多:如濟寧6號、煙農15號、煙農18號、冀麥30號、豫麥982、煙農22號、魯麥20號等品種,可因地制宜地選用。
二、適當增加播種量 因晚茬小麥的分蘗少,成穗率低,故應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適當增加播種量。“霜降”前后播種的,確保冬前每畝基本苗25萬株左右:10月底至“立冬”播種的,確保冬前每畝基本苗30萬株左右;“立冬”至“小雪”播種的,冬前每畝基本苗35萬株左右。充足的基本苗,是彌補晚茬麥分蘗少、畝穗數(shù)不足的關鍵措施。
三、提高整地質量 晚茬小麥因溫度低,發(fā)芽出苗慢,頂土力弱。因此,更需要提高整地質量,做到深耕細耙,土壤上虛下實,無坷垃、無根茬,墑情良好,土壤含水量達到70%~80%。晚茬麥若播種過深,會導致出苗晚、幼苗弱,故宜適當淺播。可根據(jù)沙、壤、粘等土壤質地的不同,播深分別為3、4、5厘米。
四、推廣藥劑拌種 晚茬麥一般病蟲害較重,搞好藥劑拌種可實現(xiàn)一播全苗,防止因病蟲害造成缺苗斷壟,不得不進行查補而導致麥苗更晚的問題發(fā)生。包衣麥種的防病蟲害效果良好,應盡量采用。若使用未包衣種子時,可用40%甲基異硫磷乳油1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3公斤混勻后,拌麥種50公斤的比例噴拌種,拌后堆悶2~3小時后播種,可防治地下害蟲。防治小麥白粉病、黑穗病、全蝕病、紋枯病、銹病,可用25%粉銹寧乳油50毫升,加水3公斤,拌麥種50公斤的比例進行拌種,拌后堆悶3小時播種,防病效果良好。
五、增施肥料 晚茬麥因前茬作物收獲遲,土壤速效養(yǎng)分消耗大,地力得不到休閑恢復,而且晚茬麥的幼苗瘦弱、根系較少,對肥料的吸收能力較差,因此,必須增施肥料。播前結合整地施足基肥,科學使用種肥,并盡量做到測土配方施肥。因磷肥對促進根系發(fā)育和分蘗成穗效果好,故應適當增施磷肥。一般畝施優(yōu)質土肥3000~4000公斤、碳酸氫銨60公斤、磷肥50~70公斤、鉀肥15~20公斤做基肥。種肥具有使用方便、用量少、效果快等優(yōu)點?砂3公斤硫酸銨拌麥種10公斤的比例拌種,拌勻后立即播種。也可按磷酸二氫鉀20克,加水2公斤化開后拌麥種50公斤比例進行拌種,拌勻后立即播種。為了防止肥料損害種苗,碳酸氫銨不能做種肥;磷酸二銨、尿素做種肥時,不能進行拌種,只可采取肥種隔離法使用,即按同等行距的播種機先播肥料,后播種子,做到肥種隔離,避免化肥損傷種苗。
六、爭“時”補“晚” 播種之前搞好麥種處理,可縮短小麥的出苗期 。一是搞好曬種,小麥播種前選擇晴天曬種3~4天,達到種子充分干燥。曬種既能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又能打破種子的休眠,使種子早出苗1~3天。二是浸種催芽。“立冬”后播種的地塊,宜進行浸種催芽。將麥種放入50℃的水中,及時攪拌,水量以漫過種子為宜,浸泡6~8小時,撈出后進行堆悶催芽,保持堆溫度25℃,每3個小時翻動一次,待5%左右的種子咧嘴露白時即可播種。經過催芽的種子播種后可早出苗2~3天。三是在影響前茬作物產量較小的前提下,盡量做到早騰茬、快整地、快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