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 溫度是孵化中最重要的條件,對孵化率和健雛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孵化期間,適宜平面孵化器內溫度38.5℃~39.5℃、立體孵化器內溫度為37℃~37.5℃,出雛機溫度37℃、孵化室溫度24℃~27℃,孵化溫度高時,胚胎發(fā)育快,但雛藍孔雀體質軟弱,若溫度超過42℃,經2小時~3小時胚胎就會死亡,孵化溫度高,還會防礙蛋的內容物正常吸收;相反,溫度低時,胚胎生長發(fā)育遲緩,推遲出雛,孵化率降低,若溫度低于24℃時,經30小時左右全部死亡。
濕度 整批孵化時,濕度應掌握“兩頭高、中間低”的原則,孵化初期,相對濕度為65%~70%,以防蛋內水分過度蒸發(fā),孵化的中、后期,相對濕度降至55%~60%:當雛藍孔雀破殼出雛時,為了防止絨毛與蛋膜粘連,造成膠毛和出雛困難,相對濕度可提高到65%~75%。充分的濕度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有利于出雛。孵化過程中,孵化的濕度不能過高或過低,濕度過高時,往水盤內加45℃~50℃水,室內地面多灑水;濕度過大時,要減少水盤或少添水,地面也要少灑水,并加強室內通風。孵化室與出雛室相對濕度保持在75%左右。
通風換氣 通風換氣的目的是使孵化環(huán)境空氣清新,排出二氧化碳,保證有足夠的氧氣供給胚胎生長發(fā)育,氧氣對胚胎的發(fā)育是非常必要的。胚胎對氧氣的需要量是前期少、后期多,冬季少、夏季多,孵化前8天,每天換氣2次,每次3小時,8天后在不影響濕度、濕度的情況下,宜經常換氣,尤其當機內有破殼出雛的情況下,更應持續(xù)換氣。
翻蛋 入孵后頭7天,每隔半小時到1小時翻蛋1次,以后每3小時翻1次蛋,翻轉角度為90度。以使胚胎各部分受熱均勻,以防止胚胎粘殼。上下蛋要對調,蛋盤四周與中央的蛋對調。出雛前4天落盤后停止翻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