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癥狀
仔豬出生后第二天突然發(fā)病,遲的在3~5日齡才出現癥狀。病豬突然臥地不起,被毛蓬亂無光澤,四肢軟綿無力,步行搖晃,初時吃乳減少,繼而不吃乳、皮膚蒼白、濕冷,體溫下降到37°C~36°C,耳尖、尾根及四肢末端出現輕微的紫色。多數仔豬出現陣發(fā)性神經癥狀,口流白沫,并發(fā)出尖叫聲。病重仔豬后期會逐漸失去知覺,最后昏迷而死。
防治措施
加強母豬飼養(yǎng)管理 母豬孕期要根據不同妊娠階段的特點,采取相應的飼養(yǎng)方式,保證母豬從日糧中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在管理上要注意適當運動,增強母豬體質,防止流產,從而使生產的仔豬質量比較高。
注意仔豬的防寒保暖 培育仔豬的適宜溫度:1~3日齡30℃~34℃,4~7日齡 28℃~30℃,15~30日齡22℃~25℃。具體保溫措施可在母豬舍內設一個長、寬各60~80厘米的護子間,鋪上墊草,安裝燈泡,以提高舍溫。
讓仔豬及早吃上初乳 早吃初乳可以及早獲得免疫力,獲得豐富營養(yǎng),盡快產生體熱,增加抗寒抗病能力。飼養(yǎng)人員要注意觀察,一旦發(fā)現有仔豬爭搶同一個乳頭時,要及時進行調整,最好是將弱小仔豬固定在前、中部,體大有力的仔豬固定在中、后部,以便使整窩仔豬發(fā)育均勻整齊。如果少數弱小仔豬吃奶不足,可額外進行補喂。產子過多時,可把部分仔豬寄養(yǎng)給其他母豬。一般仔豬出生后半小時內要讓它吃上初乳。
及時預防和治療 在母豬懷孕后期要增加能量飼料,或在產前一周到產后5天每天給母豬補充白糖50~100克,化水后拌入飼料。仔豬出生后有低血糖癥狀時,應立即給予20%的葡萄糖水口服,每頭5毫升,地塞米松0.5毫升,腹腔注射,每天3次,直至癥狀緩解并能自行吮乳時為止;為防止出現繼發(fā)癥,可用林可霉素每頭1毫升肌肉注射,每天3次,連用3天。